中文标题:人工智能聚焦与企业绩效
英文标题: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cus and Firm Performance
期刊: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
发表时间:2022年6月
作者:Sagarika Mishra, Michael T. Ewing, Holly B. Cooper
引用格式:Mishra, S., Ewing, M. T., & Cooper, H. B. (2022).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cus and firm performance.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, 50(6), 1176-1197.
一、摘要
研究基于美国上市公司长达15年的10-K年报数据,构建“AI聚焦度”指标,系统探讨企业在年报中对AI聚焦程度与其运营效率之间的关系。
作者指出,尽管10-K报告在会计与金融研究中早已是重要信息源,但在营销学界的系统利用中相对被忽视。基于经济学与营销理论框架,研究者通过联立方程模型发现:美国上市公司正处于AI转型的关键时期。AI聚焦度的提升与企业净利润、净经营效率以及营销投资回报率的提高相关,同时还能降低广告支出并促进就业增长。这显示出AI正在悄然重塑企业的盈利路径与组织结构。对于正处于数智转型关键期的企业而言,该研究提供了战略制定和绩效评估的重要参考视角。
二、研究背景
AI正加速渗透营销实践,在客户管理、定价优化等环节展现出强大能力,被视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引擎。麦肯锡预测AI将于2030年带来高达13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,并在营销方面创造1.4至2.6万亿美元的价值。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将AI列入战略重点,但真正落地时常常受限于技术基础、人才配置和回报机制的不确定性,导致“想投入、不敢投”成为普遍现象;从理论层面看,AI作为新兴技术能否成为效率跃迁的“跳板”、优化客户旅程及其提升ROI的潜力,仍缺乏基于大样本企业实际战略披露的系统性量化检验。因此,企业层面的“AI战略聚焦度”是否真的能够转化为可持续的运营效率优势,并通过何种路径实现这种转化成为了当前学术界亟需探索的问题。
三、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
本研究基于经济学与营销学的视角构建了AI聚焦度与企业经营效率之间的分析框架。从经济学出发,企业在利用现有技术提升产出与盈利的同时,会将部分利润再投资于新技术,形成“技术—产出—再投资”的循环机制;营销学认为AI可优化销售流程各环节,提高销售效率,例如通过高精度预测优化营销决策、在客户察觉前识别服务失误并提供修复方案等。基于上述理论,本研究提出四个假设:
H1:AI聚焦度与总运营效率(人均销售额)呈负相关。
H2:AI聚焦度与销售回报率(每1美元销售额的净收入)呈正相关。
H3:AI聚焦度与营销相关投资回报率(每1美元营销投资的净收入)之间存在显著关系,但方向尚待实证检验。
H4:AI聚焦度与净运营效率(每位员工的净利润)呈正相关。
四、概念框架
图1 概念框架图
五、核心变量
(一) 解释变量:
AI 聚焦度--(AIᵢₜ):10-K报告中AI相关词汇出现频率(AI词数/报告总词数)
(二)中间变量:
广告支出效率--(AdSpends/Total Assets)t: 单位资产广告支出
员工规模--ln(Emp)ₜ: 员工人数的自然对数
销售强度--(Sales/Asset)ₜ: 单位资产销售额
销售效率--(Sales/Emp)ₜ: 人均销售额
(三)效率指标:
净利润率--(NI/Sales)ₜ: 净利润/销售额
营销投资回报--(NI/30%SGA)ₜ: 净利润/(30%×销售与管理费用)
人均净利--(NI/Emp)ₜ: 净利润/员工人数
六、数据和方法
本研究数据来源于EDGAR与COMPUSTAT,其中EDGAR提供了2005至2019年期间美国上市公司提交的10-K年报,研究通过文本分析提取122个AI相关词汇的频率,构建了年度“AI聚焦度”指标;COMPUSTAT则提供了企业规模、杠杆率、流动性等财务变量,最终样本为19,000个公司年度观察值。研究以“AI战略聚焦→资源配置→经营效率”为逻辑框架,联立十个方程,系统检验AI对广告投入、员工规模、销售效率和净利润等的影响。为应对变量间的内生性问题,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(3SLS)并引入滞后工具变量,确保估计结果的稳健性与因果解释力。此外,研究还通过倾向得分匹配(PSM)和多种替代指标(如行业加权AI关注度)进行稳健性检验,增强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与推广价值。
七、研究结论
(一)AI 聚焦度与广告投入效率呈负相关,表明AI可提高营销效率、减少广告成本,表明 AI 有助于更精准投放,减少盲目支出。
(二)AI 聚焦度与员工规模正向关联,证实落地 AI 需要更多专业人才与数据团队,即AI部署能促进就业。
(三)AI 聚焦度与员工销售效率呈负相关,说明短期内新增人力与系统迭代可能拉低人均产出。
(四)AI 聚焦度与人均净利、净利率及营销 ROI 均呈显著正相关。
(五)高AI 聚焦度企业的运营模式更高效,利润与投资回报更强,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推动AI持续投入。
八、理论与管理启示
本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,首次基于企业10-K年报披露构建了可量化的“AI聚焦度”指标,并通过联立方程模型揭示了从AI战略聚焦到资源配置再到经营效率的完整因果链条,既丰富了AI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,也为后续技术战略在营销领域的因果推理提供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。
在实践层面,企业应当借助AI技术优化广告投放,通过精准定向和实时竞价显著降低无效触达成本;同时,组建由数据科学家、工程师和业务顾问构成的跨职能团队,以充分发挥人机协同的优势;在推进过程中,要分阶段开展绩效评估——短期内关注人力与系统磨合带来的效率波动,而中长期则要以净利润增长为核心目标;此外,绩效衡量也应当多元化,不仅要关注人均销售等毛效率指标,还要兼顾净运营效率和投资回报,避免单一指标带来的误判。
九、结语
Mishra 等人的研究提醒我们:AI投资从不是“一锤子买卖”,而是一场“降本—增投—提效”的长期系统工程。企业想真正释放AI价值,不能只靠烧钱砸技术,而要做到三方面协同:其一,用AI精准锁定用户、优化营销(广告投放)路径,从源头降低无效支出;其二,构建跨部门的AI团队,打通技术、业务与数据的协作壁垒;其三,建立分阶段、多维度的绩效评估机制,除关注总效率外,更要把握净运营效率和投资回报。未来,随着AI在个性化营销、智能供应链、实时风控等场景的深度落地,“AI聚焦到绩效跃升”的价值链条,将愈加清晰,也愈发重要。
资料来源:中智院微信公众号